抓好“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满足“安居乐业”的多样民生、兜牢“安危冷暖”的底线民生……2025年安徽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新一年的民生实事。这份沉甸甸、带热气的“民生手账”,让人心中暖暖的。
“民生手账”连两头。一边连着民心,一边连着发展。
这些年来,安徽始终把解决百姓身边的“关键小事”作为“头等大事”办好办实,全力推进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针对群众“急难愁盼”推出“实招”,将一系列民生“问题清单”,逐步变为一长串百姓“幸福账单”。
民生无小事。无论是去年已经实施完成的五十项民生实事,还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安排的各项新目标新举措,每一组数字都在人民心中激起新的涟漪,让百姓幸福更加可触可感。接续奋斗不歇脚,久久为功不松劲。新的一年,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用心用情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才能让人民群众看到更大变化、得到更多实惠。
“民生手账”,是一份满载着温暖与希望的民生清单。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区域发展的宏大图景与百姓生活的“细枝末节”、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总是同频共振的。从大的方向看,涵盖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重点领域。从具体任务看,有的是兜保障民生之“底”,有的是解人民群众之“急”,有的是提公共服务之“标”,有的是补高质量发展之“短”。每个指标,对应着庄严的承诺,每个数字,照耀着幸福之路。每一个领域的每一项实事,都如同细密的针脚,一针一线穿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为江淮百姓勾勒出2025年的幸福图景。标准的升级、项目的新增,既有对现实的观照,更充满着温情的考量,都是为了一个个群众关心的具体问题能得到解决,都是为了不断满足群众对更好生活的追求。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就业是最大民生。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左右,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每增加一个岗位就能托起一个家庭稳稳的幸福,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民生厚度、政策温度。健康是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民之盼者。高质量建设运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8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推动更多县级公立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优质医疗增力度,人民健康添温度。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关爱,是对健康有“医”靠的生动注脚。“一老一小”,同样牵动千家万户。全面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一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推动托幼一体化……每增加一个床位、学位,都是对老人、孩子们的深情呵护,是为了让银发族少些后顾之忧、安享晚年,让生育少些负担,多份托举……
改革向前,民生向暖。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成为高频出现的热词。面对群众纷繁庞杂的诉求,从个性问题里探究共性原因,切实将解决个例上的小事琐事转换到共性上的制度改革,推动“被动处理”转向“源头化解”,努力把群众“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到“百分之百”。就能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具质感,人民群众更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