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黄山区紧扣残疾人实际需求,以残疾人精准康复、阳光托养、融合教育、保障就业为目标打造“一体化助残”服务平台,为不同年龄段残疾人群体谋民生福祉,助力残疾人居家无碍、生活无忧。
精准康复。延伸4个社区文化体育康复站、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4个乡镇卫生院康复服务,联合卫健推出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服务,让6517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足不出户便可享受便捷优质的定期康复服务和健康指导,提升残疾人自理能力和生活品质精准康复服务纳入动态管理,全市率先实施康复服务动态管理;为24名残儿开展涵盖认知训练、言语沟通、社交技能、生活自理等领域的“一对一”针对性的干预康复服务,按听力、智力、孤独症每人每年1.6万元,脑瘫类每人每年1.8万元标准,共支付38.6万元。
阳光托养。成立组建志愿服务帮扶结队小组,采取定期看望,倾听心声,询问需求,回访解决“望、闻、问、切”四步法,为全区70名符合条件的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开展托养服务;同步开展153名残疾人辅助器具精准适配工作,配发辅具10万余元,实现“居家托养+精准康复+配发辅具”一体化阳光式服务模式,提高重残群体及家庭的生活品质。
融合教育。保障残儿平等受教育权利,通过入学筛查、发育评估、家校访谈等方式促进残疾儿童教育康复融合发展,核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4名,发放教育资助3.2万元。针对听力、孤独症、发育迟缓等不同类型儿童的功能障碍特点,为7名3-6岁在校残儿建立个性化康复教育档案。为8名残儿开展“送教上门”“远程教育”服务。
保障就业。聚焦15分钟就业服务圈,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江淮送岗行等就业招聘活动牵线搭桥促岗就业。通过培训帮扶保障就业,优化“网格+就业”、网络直招模式,率先引入DeepSeek助残专场培训课,打造培训即就业新样本,创新渠道安置17名残疾人赴合肥就业。依托彩霞暖心工作室搭建就业连心桥,访企拓岗20次,推介5名残疾大学生和82名残疾人顺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