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政协黄山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99号提案的答复
马必轩委员:
您在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新格局的意见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建议。《黄山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要着力构建“一港四中心多服务站点”的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体系,其中黄山绿色空铁物流园是明确打造的全市核心物流枢纽,目前正在全力推进一号智能仓施工进度,截止今年5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2.9亿元。四个物流产业片区中,黄山区冷链物流产业园已完成1号货运仓库主体施工,累计完成投资9000万元;歙县粮食冷链物流产业园已建成投入使用,目前正在进行招商;黟县建成电商物流园并投入使用,另外,综合智慧物流产业园2栋厂房已封顶,累计完成投资6800万元;祁门冷链物流产业园主体已完工,目前正在进行附属设施建设并开始招商工作。同时,我市也围绕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等,谋划实施了一批物流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徽州区城东仓储物流中心、皖新皖南物流园智慧冷库项目等稳步推进。今年,全市亿元以上物流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4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5亿元,1—5月累计完成投资2.9亿元。下一步,将继续推动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度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快完善市内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二、关于“以铁路物流基地为核心、大力发展普铁货运”的建议。一是通过打造黄山绿色空铁物流园普铁专用线项目,充分整合黄山市现有铁路货运基础设施,运用多式联运将铁路枢纽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推动黄山市由内陆经济发展模式向陆港经济转型升级,项目建成后初近远期铁路货运到发合计运量分别可达273、360、626 万吨。二是我市持续推进多式联运项目,自2021年8月正式运营,先后开通中亚班列、黄山—宁波海铁联运等30条多式联运线路,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万标箱,其中中欧中亚班列近3000标箱、海铁联运1.7万标箱,为市域内60余家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超1800万元,减少碳排放1600吨,品类涵盖茶叶、纺织品、汽车零配件、木塑新材料等高精特新本地外向型产业。下一步,一是加快推动黄山绿色空铁物流园普铁专用线项目进度,破解我市无深水良港现状,推动多式联运、海铁联运快速发展,成为集“物流+产业”于一体的重要物流枢纽,二是常态化运营中欧中亚班列,“黄山—宁波舟山港”、“黄山—上海港”海铁(水)联运线路,多式联运项目2025年吞吐箱量达7500标箱。
三、关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建议。一是出台《物流提质增效降本三年行动计划》、《黄山市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重点支持物流园区、多式联运、供应链服务平台等方面建设,引导中小物流企业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发掘细分市场需求,做精做专做特服务,增强专业化市场竞争力,2024年兑现物流企业贷款贴息补助资金102.69万元,惠及各类物流企业47家,撬动贷款资金约1.76亿元,有效降低物流企业营业成本,缓解运营压力。今年一季度,全市13家规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亿元,增长35.1%。二是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鼓励我市制造企业整合外包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等环节的物流需求,引导快递企业在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制造业集聚区,建设集约共享、智能高效的快递物流基础设施,提供专业化快递物流服务。
四、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建议。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向,是物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提高服务业水平的重要手段。一是通过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促销等消费升级活动,引导物流企业新增更换新能源车,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通过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优化物流产业长期运营成本,推进基础设施与供应链协同,逐步覆盖干线运输、城市配送、跨境物流等多场景,推动现代物流行业的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二是探索无人投递车应用,通过在市区、徽州区等设置试运行区域,加快推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驿站等无人化技术在寄递场景中的应用,提高快递物流行业智能化水平。
感谢您对黄山市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持续落实落细各项举措,推动黄山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黄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2330301
2025年6月12日
抄: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