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8697/202506-00013 信息分类: 办理答复情况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黄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 2025-06-26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关于对政协黄山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90号提案的答复

作者: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25-06-26 11:50 信息来源:黄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阅读次数:

郑海燕、方文斌委员:

您在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您指出的大黄山四市之间存在规划整合不足、配套交通短板、产业融合不够、文旅融合形式单一等四个问题切中要害,您提出的跳出传统思维、优化配套交通、加快业态融合、推动文旅融合等四个方面的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积极吸收采纳。

1.关于“跳出传统思维,重构格局”的建议。目前,结合大黄山四市不同的资源禀赋、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一核一圈一轴一带一廊多点”的空间布局不断完善。一是整合全域资源。以黄山、齐云山、牯牛降为重要节点,串联太平湖、新安江、黟县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度假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展现出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菜等历史文化魅力,创新开发山地运动、康体养生、休闲度假、高端会展、户外探险等旅游产品,全力打造旅游资源富集、风景交汇的旅游目的地。二是提升服务水平。黄山旅游股份联合支付宝芝麻信用推出“信用游”,黄山成为全国首个“先游后付”示范景区。全面推进“放心消费示范景区”创建,创新推出无理由退换货、“先行赔付”等便民服务机制。有序推进“机关单位假期免费停车”,提高志愿服务水平,不断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智能化建设。三是抢抓政策契机。全面落实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2025年一季度累计出入境旅客8130人次,交通运输工具83架次,较去年同比增长533.6%、219.2%。公安、边检等部门在出入境口岸设置“绿色窗口”,为因正当合理事由申请继续停留或超范围活动的过境外国人办理相应停留证件提供最大便利。深入推进全市“国际化友好景区”建设,优化入境人士在线上、线下的便利化程度,实现“支付+场景”的全方位升级,不断提升文旅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建设。

2.关于“优化配套交通,建设新轴线”的建议。全市聚焦“立体化、融合化、智慧化”目标,不断完善交通运输服务布局,快进慢游交通网络体系初见成效。一是补齐快进交通网络短板。铁路方面,池黄、黄祁景高铁相继开通运营;公路方面,黄千、德上高速池祁段先后建成通车;民航方面,新增和加密黄山航线、持续争取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全市已开通黄山至吉隆坡包机(2025年新增的首条国际航线),恢复韩国首尔、釜山至黄山的旅游包机。二是提高漫游网络通达深度。开通旅游观光线路,畅通交通微循环,增强旅游保障能力。加快建设T1线(T1线一期全长约43.71公里,沿线设黄山北站、西溪南站、潜口站、呈坎站、富溪站、汤口站、翡翠谷站、谭家桥站等8座站点)、环黄山旅游风景快速路(满足池黄高铁开通运营后旅游交通需求,完善环黄山风景区公路交通网络)等重大项目。三是完善节点设施服务功能。全市已有17家企业办理小微型客车租赁备案业务,日常可供租赁车辆约400台。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等国内头部租赁平台企业已围绕黄山北站、黟县东站、屯溪国际机场等市内旅游交通枢纽设置租车换车业务网点,基本实现“落地即自驾”的交通出行方式。同时,紧盯打造中国“东部醉美风景道”目标任务,加快全市旅游风景道建设,催生“风景廊道+旅游”新业态,串联沿线“小美好”景区景点,大力发展“后备箱经济”,推动全域旅游向乡村延伸,目前已建成旅游风景道5条、全国汽车自驾运动营地27处。

3.关于“加快业态融合,再造产业体系”的建议。通过创新方式和手段,因地制宜打造具有高吸引力和强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不断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需求。一是推动文旅产品向高端化发展。积极引入国际高端酒店品牌,全球前10酒店集团品牌已在黄落地8个。争创高端民宿业态,现已建成全国甲级旅游民宿5家、皖美金牌民宿91家、银牌民宿231家。大力发展徽菜产业,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发布徽州美食地图,办好徽菜美食嘉年华。引育米其林或黑珍珠餐厅1家。支持餐饮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城市开设门店。2024年,共3家徽菜产业链企业获评中华老字号,徽菜产业综合产值220亿元。二是推动消费服务向数字化延伸。聚焦服务消费这个关键点,围绕大健康、数字创意、民宿、体育、会展等高端服务业,整合串联“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消费全链条,瞄准生活、社交、康养、文化、旅行等需求,通过开发数字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住宿餐饮、景区景点、农特产品等优势资源形成矩阵,精准导入高端客源流量,利用平台实现酒店民宿统一预定、产品统一销售,推动民宿集群化发展。三是推动文旅业态向情绪化升级。重点推动民宿业态向民宿经济转变,形成“规划引领、业态定位、配套布局”的良性循环,打造以服务业态为主导的功能性宿集。以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以获客力强、情绪价值高的深度体验游为手段,通过发掘观鸟、观古树、观春山等不同年龄段游客的小众玩法,配套相关的摄影展览、文化沙龙、小型展演、会议培训等新型业态,结合资源禀赋,鼓励具有相关领域专业技能、才华的民宿经营者打造小众客群集中活动、交流、研讨中心,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深度影响力和小众领域号召力的龙头民宿,更好赋予民宿精神价值和服务价值的“灵魂”。

4.关于“推动文旅融合,延长度假链条”的建议。将物理空间、实物产品、服务形态、文化民俗等跨界融合,以科技、文化、创意等赋能,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形成沉浸式体验。一是构建顶峰品牌矩阵。通过“品牌定位—业态融合—全域联动”三级推进,积极引导各区县结合产业基础、特色优势,在高端服务业中精准选取1—2条主要赛道,打穿打透细分领域。屯溪区锚定数字经济,黄山区深耕户外运动、会展会奖,徽州区紧盯体质改善疗养、研学旅游,歙县围绕文创产业、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休宁县专攻休闲旅居,黟县咬定乡村旅居,祁门县紧扣森林疗愈,黄山风景区聚焦休闲度假、数字文旅,现代服务业产业园聚焦生命健康、影视演艺,构建“一区县一顶流”的品牌矩阵。二是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创新传统文化时代表达,持续增强徽州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歙县瞻淇鱼灯、祁门县傩舞等民俗活动借助新媒体平台“火爆出圈”,2024年以来,全市各类非遗项目参加四十余场展示活动,“潜口民宅活化利用”入选全省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十佳优秀案例,越来越多的游客变成留客,“看一场”变为“住几天”。持续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旅居、门票经济向“二消”“三消”深度转化。三是高效推进科技赋能。通过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全面梳理黄山市现有场景,找寻康养、文创等各类机构与市场主体,搭建起场景和市场融合的桥梁。全面串联景区景点、游客和服务消费,利用“人工智能+”生成不同于以往的系列演出、视频、全息投影等常态化、长期化的新型沉浸式文旅体验消费场景,丰富文旅消费业态。

办复类别:A类

办理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大黄山建设推进科

联系电话:2350345

2025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