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8697/202012-00011 信息分类: 新闻发布会实录
主题分类: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黄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 2020-12-07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黄山市召开“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果新闻发布会

作者: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20-12-07 16:56 信息来源:黄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阅读次数:

时   间:2020年12月7日 下午3点

地   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黄山日报社18楼)

发布人:丁士礼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会议议程:

1.主持人介绍本场发布会发布人、发布主题;

2.发布人进行新闻主发布;

3.媒体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实录: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参与黄山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果新闻发布会,也感谢大家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把握国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围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旅游+,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的现代化新黄山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是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十三五”前四年(下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连续跨越600亿元、700亿元、800亿元大关,2019年达到81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8%,2019年达到57853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年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屯溪区、歙县等4个区县经济总量超过百亿元。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中上水平,大气、水、森林等生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产业转型进入新阶段。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9.9∶37.5∶52.6调整为2019年的7.6︰34.6︰57.8。绿色食品、汽车电子等四大主导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较“十二五”末提高3.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18%、16%,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8个、省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休宁县成为首批省级创新型县。7个开发区全部去筹转正,百亿园区达到3家,黄山经济开发区跻身省级高新区,并连续4年考核位居全省前30。旅游接待量突破7400万次、旅游收入达到659.5亿元,分别年均增长12.2%、13.3%,过夜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园区达到13家。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到243万亩,茶叶出口额占全国10%、全省80%以上,9家茶企入选中国茶叶企业百强,3个区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三是城乡发展迈上新步伐。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4.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4%。中心城区“一环三片”格局初步形成,累计新建和改建道路54条,地下综合长廊建成8.641公里,建设乐善里停车场、滨江智慧+停车场、屯溪四中地下停车场等,共建设机动车停车位26216个。三江口核心商圈、“徽州坊”一期、滨江西路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全面完成,自来水普及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绿化率居全省前列。大交通实现历史性改变,现已开通运营合福、杭黄2条高铁,池黄、昌景黄2条高铁和芜黄、黄千、德上济祁段3条高速加快建设,跻身全国“50+4”铁路枢纽,高速公路密度达到长三角发达地区平均水平。农村道路、农网供电、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月潭水库即将全面完工。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累计建成和基本建成省级中心村325个,省级特色小镇达到11个。

四是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商事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农村集体产权等269项改革深入推进,建成“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1117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10类企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获得施工许可实现“最多100个工作日”。农村互助金融、旅游综合执法等领域改革为全国探出新路、作出示范,不动产登记跑出安徽最快速度。全方位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和杭州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城市签订“1+9+4”战略合作协议,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等重大合作事项列入国家规划或省际签约事项,杭黄绿色产业园正式挂牌并入选全省18个长三角合作重点园区。成功打造黄山发展大会等开放平台,进境水果口岸正式运营,五年累计到位内资902.8亿元,阿里巴巴、中国银联、北京城建等一批知名企业签约落户。口岸出入境累计达到36.9万人次,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4.99亿美元。

五是生态文明建设彰显新亮点。新安江领域生态补偿机制三轮试点即将圆满完成,“新安江模式”在全国9个跨省流域、13个省份推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发表重要文章中给予充分肯定,试点经验入选中组部“攻坚克难典型案例选编”。河湖长制受到国务院表彰,新安江屯溪段入选水利部示范河湖建设名单,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发起设立,新安江生态文明实践中心开馆运行。歙县、休宁县入选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全市餐厨、建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基本建成。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全域实施,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全面建成。全面实施林长制,松材线虫病治理深入开展,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2.9%。地表水水质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稳居全国前列。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0%。

六是社会民生取得新进步。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6658元、16970元,位居全省第7和第5位,年均增长8.7%、9.3%。全市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1.05亿元,1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2002人实现稳定脱贫,全面脱贫攻坚任务即将圆满完成。累计完成民生工程投资228.8亿元,完成棚改15570套,改造老旧小区363个、农村危房16080户。累计新增就业9.41万人。农村低保、分散供养五保、集中供养五保标准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142%、264%、142%。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4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较“十二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7个区县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整合全面完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累计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中国传统村落累计达到271个,成功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法治黄山、平安黄山、信用黄山、幸福黄山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蝉联“长安杯”,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和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总的来看,我市“十三五”规划目标即将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即将站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面向新发展阶段,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长三角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奋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的现代化新黄山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谢谢大家!